中国认同荷兰大学吗?
这个认知有道理,但是不够全面。 先说说为什么“只认得牛津、剑桥”的中国人变多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留学潮启动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而那个时候能够出国留学的都是学业优异的学生(当然现在也是),这些学生普遍都有比较清晰的自我认知能力。在当时,中英关系不错,而中英之间文化上的交往又是以英国名校毕业生居多(例如外交部的大多数外交官都是 Oxbridge 的毕业生);加之西方社会相对开放性和自由主义的文化,使得西方大学的排名和名校出身在人们心中天然地与精英教育画上了等号。当改革开放的中国开启留学的大门时,很多第一批走出国门的留学生们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去选择了 Oxbridge. 而选择去美国大学读 Master 但没有申请到 Phd 项目(在美国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国家里,大多数人的想法就是先拿个 master 再找机会留下来工作然后拿绿卡吧)的中国学生虽然也占有一定比例,但由于美国整体大学数量多且质量参差不齐的缘故,美国大学的排名对中国学生的意义就没那么大了。
接着谈谈为什么会有「只认得 Oxford、Cambridge 这个级别高校」的认知。实际上,除了上述两位同学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原因就是在中国现阶段的社会评价体系中,所谓「四大洋(斯坦福、哈佛、普林斯顿、耶鲁)+ 常春藤盟校加一打」的大学排名体系仍然被默认奉为圭皋。而在这一梯队的学校里,英美两国的院校又占据了绝大多数名额。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与欧美大学在体制上有着天然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出现什么改观),因此中国的申请者又自然而然地将目光锁定在英美学校的申请上。所以如果要说「只看得到」哪个级别的大学的话,那大概是这级别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进这种学校的中国学生真的是「少若晨星」。以 Oxford 为例,本科录取中国学生的人数每年大概只有十人上下(我们就不讨论牛剑面试录取率低得可怕的 G5 以及其他众多顶尖院校的录取概率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