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有德国大使馆吗?
A.德国的名片
德国,是欧洲大陆上最著名的国家之一,与盟国法国和英国不相上下,被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现代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6个邦部组成,首都为柏林。它位于中欧西部,北邻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东接东波西邻波兰,南毗法国和瑞士,西南通往荷兰和比利时。
德国是中国在中欧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据中方统计,2007年中国对德出口 272.82亿美元,自德进口382.50亿美元,年顺差112.56亿美元。1978—2007年,德国累计对华出口1.3277万
亿元人民币,累计进1.1737万亿元人民币,累计贸易逆差为1537.57亿元人民币。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德国双边外汇储备合计1590.54亿美元。
德国是一个富裕的国家,国民生活在中等以上,人均GDP4万多美元。德国曾长期任霸主,在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执政下,三次大战均获胜,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国政府均积极领导侵略战争,战后受美、英、法等国严加管制。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后,经济发展较快,并很快跻身于经
济发达国家行列。1995年统一后的德国加入了欧共体,1999年1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然而,在1992—2002年这十年间,德国实际年经济增长率仅仅为2.5%,在经合组织中名列前茅;通货膨胀率一直被控制在2% 以内;失业率在9%~10%之间。
今天,德国仍是欧洲及世界重要的力量,其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日本和法国。2007年10月9日在德国萨尔布吕肯举办的第12届国际投资大会上,总理默克尔强调,德国愿意成为中国的商业伙伴。德国已连续12年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2006年我国与德国贸易额达到24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6%。我国对德国直接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截至2006年底,在我国备案的德国跨国公司设立的上百家中,56家已升级为世界500强。中国德国商会2006年在天津发布报告,德国在华投资公司80%计划继续在华经营,德资企业投资方向将继续向中国的增长地区倾斜。2007年11月28日,国家商务部外资司张威副司长在庆祝中德建交30周年商务论坛上指出,中国政府将继续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中德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一个蓬勃的、有竞争力的德国汽车产业正在向中国市场和客户进军。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保时捷三大汽车公司正在抓紧中国巨大的潜在市场。
德国的汽车工业十分发达,世界先进水平。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集团,旗下拥有32个汽车品牌,其产品包括轿车、跑车、山地车、SUV和MPV等;2007年销售额达153.9亿欧元。该集团在中国拥有56家汽车生产厂,21家零部件厂,其产品在中国31个省市销售。
B.沈阳市对德交流的情况
德国是沈阳市最重要的贸易国家之一,与德双边贸易自1978年建交后就一直保持增长势态。1981年建交当年,中德贸易额仅为2260万美元,到2007年已经达到了275.1亿美元,增长了118倍多。由于德国是欧盟的成员,因而中德贸易额已经相当于中欧贸易的1/2。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德国的企业不断对沈阳进行投资。到目前为止,德国在沈阳总投资已超过16.4亿美元,协议总投资13.3亿美元。德国投资的重点领域包括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计算机及软件、冶金及电子等。德国在沈阳投资最多的汽车业,不仅有BMW和MERCEDES-BENZ两个整车厂,更有着诸如RECARO、SPIEDER、CHERY、SIME、SAGRA、KWEH、BAYER等数个零部件厂家。不仅如此,一些德国名牌家具及家电产品也已在沈阳生产,例如Hemmant系列家具、BOLUETT地毯、Lamber及VOLP等牌的音响、VITSON牌的手机等。
同时,沈阳一直把扩大德资企业作为引进外资的重点领域,德资企业已成为沈阳市外资企业中数量最多、比重最大、行业分布面最广的群体。至2008年5月,德资企业已达2655家,累计协议总投资131.6亿美元。
中德两国政府之间近年来一直保持着高层互访,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同时,德国是与中国政府签署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协定(简称“马斯特里赫特协议”)的首批国家之一,双方就开展多种形式的双边贸易与合作进行了广泛的协商。
为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中德两国政府在教育、科学和技术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自1989年起,中国启动了“德意志学习计划”(又称“马斯特里赫特”项目),每年选择100名优秀大学生和研究生赴德国学习交流。
德国自1988年起也开始了“德国学习计划”(也称“DAAD”项目),每年都有100多名中国学生去德国学习。1999年初,“莱茵联盟”项目开始实施,中德青年在两个项目下面对面地接触和交流,增加两国青年对彼此文化、社会、人民和政府政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