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研究生学些什么?
1、金融硕士(MF)的招生类型有三种,分别为:全日制项目(full-time program)、在职项目(part-time progam)和远程教育(online program)。 大部分学校的 MF 项目都是全日制的,部分学校会区分具体研究方向,比如上外就分为了金融商务方向和量化方向两个培养模块;少部分院校设置的有在职班,如中央财经大学开设的有两个在职班级和一个远程教育班级。
2、金融硕士主要学习哪些课程呢?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理统计、博弈论等; 专业核心课程一般会包含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分析、金融市场与机构、国际投资与融资等; 个别院校开设的专业方向会有区别,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开设有证券期货方向、金融工程方向以及公司理财方向,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课程设置。
3、学习的知识是否和应用有关联? 金融硕士作为实用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很多学员在入学之前就有自己明确的就业意向——是去金融机构做IBD,还是去做资产管理?大家在选择院校时也很看重这个学校的金融专业是否在实务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 比如中央财经大学的金融学院的前身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直属的金融研究所,因此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深受业界认可,被广泛认为是“贴近市场、实用主义”的典范。
金融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金融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银行、证券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银行、证券投资、财务管理和融资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金融学专业现已成为近年来高校中最热门的学习专业之一。
金融研究生学科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专业目录包括:金融硕士、应用经济学(下设二级学科——金融学)、数量经济学、金融、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二级学科——金融信息化)、企业管理(下设二级学科——财务管理)、财政学、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金融计量学等专业。
金融学研究的是政府、企业、个人等经济实体在筹集、管理、使用资金等方面的行为。金融学既要研究微观的富有行为,又要研究宏观的综合行为。既要研究国际的金融行为,又要研究各国的金融行为。研究现代金融的理论、运行机制及管理的方法等,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金融学按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货币银行学和投资学两部分。货币银行学是传统项目,研究货币供应、货币需求以及银行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如中央银行研究、商业银行研究、储蓄理论研究、信用研究等。投资学包括宏观投资、产业投资和微观投资三块,宏观投资研究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投资总量、投资率、速度等宏观问题;产业投资研究的是投资的结构,即投往哪些产业、哪些地区的问题;微观投资分析单个的投资主体怎样投资,研究证券及有价证券投资管理的方式,如股票投资、债券投资、项目投资、技术评估,资产评估、企业兼并、收购、重组、上市融资等等。还包括风险投资的管理。一般在教学中,把宏观、微观的投资学分成不同的课程,如现代投资理论、投资项目评估、投资工程学、投资管理、投资实务等、投资统计、税收原则等。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市场管理作为投资学的一个部分,也在教学计划中分别设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