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读小学好不好?
首先,从环境上来说 香港的校园,除了一些私立学校外,公共福利机构办的公立学校都是十分漂亮的。而且因为地少人多,所以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拥有独立的书桌和抽屉(虽然这个在内地也是基本标配啦),并且很多学校都设有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室,还有为学生提供午休的地方等。 而且从教学理念上说,由于回归以后中央政府一再强调要加强港澳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培养,因此港式的放养型教育也在向内地学生更加靠拢。但是相对来说,因为历史原因,香港的教育体制还是要比大陆更宽松自由一点。
其次,从费用上来看 一般来讲,父母是香港永久居民或者持有香港工作签证的子女在香港本地读书是免费的,只缴纳极少的课本费。而大陆学生来此读书,则需要支付昂贵的学费,书本费和课外活动费用。 但如果是持旅游签证短期逗留的家长,则无法为孩子申请到免费学位,需按照外地生标准,一次性支付巨额学费。
从课程上来说 因为香港实行的是英式教育制度,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与内地大不相同。以中学阶段为例,除了一般性的中文、英文、数学、物理、化学课程之外,香港的高中还设置了计算机、经济、金融、会计、统计、理工、人文社科等必修或选修课程群,而所有这些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最终获得的是高级文凭。而这个高级文凭,是被香港以及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多国认可的大学入学资质。如果学生在高中期间成绩表现出色,甚至有可能被保送进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
教育体制不一样,价值观也不一样,当然也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
香港与内地的教育体制不同,在香港,小学的招生不是按照片区,而是按照家长和孩子的意愿报读心仪学校,然后参加学校的派位。所以就会出现一些热门学校千人争百位的现象。而冷门的学校则是寥寥无几的报名人数。
虽然报读热门学校是很多家长和孩子的期望,但也要面临激烈的竞争。如果派位没有派中,那么就要参加第二轮的派位。如果两轮派位都落选,那么教育局就会安排到附近的冷门或者有空余名额的学校去就读,家长和孩子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必须服从教育局的安排。
所以在香港小学,一般会有三个年级的学生,那就是一年级新生和一帮已经上了私立小学的学生,还有由教育局统筹安排的学生。那么大家就会看到有20%的学生是和自己同年级但是比自己大一两岁的。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学生年龄参差不齐的原因,一般小学毕业时年龄在13岁左右。
在教育方式上也是中西合璧,有中文老师,也有外籍的英语老师。除了这些还有音乐、美术等专门的老师。像体育、电脑、图书馆等课程则由老师代劳。在教学上也是中文课和英文课都有,除了国语和英语以外,还会开设粤语课以及德育课、音乐、体育、常识、美术等课程。
在香港考取教师资格证并不难,但要到公立学校任教,那就要经过严格地遴选和把关,所以在公立学校任教的老师都是“百里挑一”出来的。一般会要求教师拥有三年或三年以上教学工作经验,在此期间有过多次优秀教学和班级管理等荣誉。
虽然在硬件设施上不如内地,但在师资方面却是内地所欠缺的,教育投入也是非常大的,是全世界在普及教育上投入最多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