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排名波动怎么排?
学生时代总会经历这种状况:一次测验考试的成绩不稳定,有时候第一名,有时候却是倒数第一。究竟是学生的智力水平有高有低, 还是学生个人努力程度有深有浅,或是学校的教学水平有差异呢?究竟成绩波动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的,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过一项研究。
斯坦福大学教授威廉·德门特曾经说:“对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教育是决定经济和未来收入的最大变量。”德门特教授选择美国公立小学作为他的研究对象。这些学校在学生排名时采用了加权平均法,也就是将一次测验成绩按照权值加总再平均,得出每个学生最后一次测验的成绩。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这批学校所使用的测验题目和这些学生之前的测验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发现:学生成绩波动主要是由测验题目难度决定的,而与学生个人在测验做题时的努力程度、智力水平等因素根本无关。
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发现:在衡量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运用的标准测验中,学生的成绩波动要远远大于在衡量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标准化测验中。标准化测验题以选择题为主,学生靠死记硬背基本上都可以获得高分,所以得分波动性较小。而理解性试题由于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加以分析,答案也不像技艺和能力那样一目了然,所以得分波动非常大。
对德门特教授在斯坦福大学所做的这项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参加的各种考试中,以选择题为主的考试易使成绩波动性增大。
2.学生考试成绩的优良中差,主要由所考试的内容来决定,而与学生本人的智力水平、努力程度以及各种偶然因素都没有关系。
3.在相对稳定的群体(学校、班级等)中,一个学生的成绩可能大幅度上升或下降。
德门特: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教育、学业成就考核以及教师评估等方面的问题。
结论:
1)如果学生自身的努力和智能水平等因素都没有变化的话,排名波动的主要因素应该是考试的难度。根据上面德门特教授在斯坦福大学的实验结果也可以推导出:如果考试的难度发生了变化(即考试中命题人出容易题目的概率变大和出偏题怪题的概率变小),那么学生成绩的波动就会缩小。
2)学生考试的分数应该用T分数或Z分数来表示,而不能直接用原始分。因为直接用原始分来排名会加大学生成绩的波动。应采取原始分转换的方法,去掉成绩中的极端值,再用其它方法来计算平均成绩。
例如:可将原始分降到100分制,学生成绩都在100分或85分。在85分以上的按排名表应记“90+”;在84—80分的记“85+”,如此等等。将所有原始分降低X分后,再进行排名。也可以将原始分变成标准分,再将标准分编成排位表。这样可避免学生的低分和高分,使正负离散平均化,减少波动。
3)教学时应该避免难度过大的题目,在答题时也应该避免过于执拗一名学生答卷的正确答案。如果学生所用答案与标准答案相差无几时,就应给其他学生最高分。如果某一门课程考试难度大,就要在平时讲课中多下功夫,使听众能明白,以便在考试中获得高分。
总之,考试难度是决定学生成绩波动大小的主要因素。要减小小学生成绩波动的幅度,应力求考试的题目合理复杂,以测试学生学业上的真正成就、能力的提高为目的,避免考前的泄密和作弊现象,避免给家长填写成绩时“添字加段”,提高考试的成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