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农民有钱吗?
首先,从宏观上讲,澳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这个群体; 其次,微观上,每个农场都是独立的经营实体,拥有者(农场主)的身份也是千差百异的——有华人,有白人,有土著,还有像楼上的答主这样,从小在澳洲长大的“白澳人”... 但不论如何,大多数的澳洲农场都称得上是“富得流油”——这主要是因为:
1. 地多人少,人力成本低廉 在澳洲,一个普通体力的劳动力,每个月的工资大概就在400-500澳币之间(约合2000-2500人民币等价于白种人的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但考虑到澳大利亚的消费水平比国内高很多,实际的支出也远不止这个数字) 而农场里,通常不需要专门聘请人来进行管理、维护和收割等等工作——因为,那里大多是一块块彼此相隔很远的土地,一个人同时管理几块甚至十几块地,再配上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已经是常态。所以,在大部分的时候,你看到的澳洲农场的院子都很空旷,静悄悄的。偶尔会看见几个穿着短裤T恤,看上去就很休闲的白人或者华人工作人员——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真正的“主业”,只是临时在这里帮帮忙而已。
2. 政府补贴,成本低收益高 澳洲农业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这里几乎全部的土地都属于联邦或者州政府所有,所以在土地租金方面,农民几乎是不用花钱的!而在一些地区,为了鼓励畜牧业的发展,州政府还会给每头奶畜额外补贴80澳币! 在种植业方面,由于粮食作物在澳洲属于经济作物而非主食,因此除了个别州外(比如昆士兰),一般的粮田都是依靠化肥农药以及人工施肥来提高产出,而州政府也会对化肥农药的价格实行一定比例的补贴。另外,在畜牧业和种植业部门,联邦政府还会有各种税收优惠和贷款政策,以低利息贷款的方式支持农户的生产。
3. 出口退税,收入有保障 与出口中国粮食或者蔬菜相比,出口到欧美国家的粮食或是蔬菜,要面临着更高的成本和更严苛的检验检疫标准。但为了保住国内价格,这些贸易的盈利率往往很低——比如出口至日本的牛肉,按照日本严格的检疫规定,只能以最低限度残留作为合格产品,这样的检测标准下,一吨牛的进口关税约为1万5千RMB以上,加上运费和报关费用,实际花费往往会远远超过这一数字。相比之下,如果是一吨大米或面粉,从国内运送到进口国,只涉及运输费用和报关费,税费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虽然澳洲的粮食作物(大麦、棉花、水稻等等)也有出口,但其收入和利润相较于肉类和乳制品来说简直不值一提——而农业部的数据也恰恰显示,澳洲粮食作物的出口量并不多,绝大部分的市场都被肉类和乳制品所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