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学怎么样?

祁月寻祁月寻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德国学者对古代中国的文化十分推崇,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采纳多于其他西欧国家。从德国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译介和研究中可以看出德国人对中国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文学,尤其是诗歌。德国人对中国的最早了解是从中国的诗歌开始的。1683年,德国曼哈尔学院教授J·F·贝德尔获100卷明代诗集,开始译介中国诗歌。此后,贝哲明德又译了6卷中国古诗。1730年,哲学家G·E莱布尼兹在哲学名著《人类理解新论》中专门探讨了汉字的特点。18世纪末,西方开始将中国人使用的方块字称为“中文”或“汉文”。(二)语言和语言学。德国人很早就对中国语言发生兴趣。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在伦敦创办《东方时报》,由J·G马尔克曼翻译,该报第1期(1896年1月20日)发表《中国语希腊语比较表》,比较了中国话和希腊话的语音、词法、句法。第8期(1896年3月29日)发表《中国语分类表》。第35期(1896年9月29日)用中国的诗体“歌行”形式,发表《中国音韵学》。第45期(1896年12月2日)发表了《中国拼音文字方案》。德国东方学家A·冯·勒柯夫神父于1892年在维也纳用拉丁字母为谱写出100多个中国字的读音。此后,他致力于“汉语拉丁化”的拼音文字的制订,并于1904年发表《中国的拼音文字》。(三)书体和书法。欧洲人最先注意到中国的书法。意大利人R·马可·波罗在他的《行旅中国记》(1285年)和《中国述略》(1311年)中都很强调中国书法。1766年,德国学者E·L·坎普尔在德累斯顿创办了一所东方艺术博物馆,该馆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和日本书画,其中有不少中国书法家作品。(四)美术。1665年,法国耶稣会士P·戈蒂埃将中国版画译成法文发表,取名《中国之图》。同年,荷兰人T·贝克发表中文印画15幅,取名《中国古代奇境》。1675年,法国耶稣会士S·M·贝尼埃将中国版画译成法文,取名《中国百美图》。之后,又发表中国版画12幅,取名《中国美术品》。1684年,意大利人L·波拉伊尔将中国工匠代绘画10幅译成法文。1698年,德国人J·B·莱布尼兹发表了《12幅中国画》。1710年,法国耶稣会士V·墨居格将中国的卷轴画和版画40幅译成法文。1785年,加拿大人E·巴托将其收藏的中国书画18幅公开展出。1816年,K·L·施皮尔曼将中国画12幅译成德文。1836年,比利时人J·罗森发表了《中国名画》。1857—1862年,日本人森茂在长崎创办了“黄浦馆”,展出了中国书画561件。这些活动都是中国美术在国外的传播。

德国最古老的德语文学期刊Der Maoist,在2011年发表了由克劳斯·费舍尔教授执笔的“中国研究”总揽,里面有这么一段对于中德交流的描述:“在哲学和科学上,尤其是在文化方面,中国传统思想对德国神秘主义(特别是J·B·莱布尼茨)和自然哲学(G·E·莱布尼茨)的影响肯定是不容忽视的。 同样,德国对中国古汉字和早期报刊、书籍的研究,特别是J·E·贝德尔对中国诗作的翻译,也对西方现代大众欣赏中国文化的兴趣奠定了基础。”。

以下简要介绍一下德国几个著名的中国研究学术机构:

德累斯顿亚洲研究协会:成立于1927年。其前身是“德累斯顿亚洲艺术博物馆”。该博物馆于1945年6月7日被毁。新的博物馆于1969年2月6日开放。协会的使命:收集、保护和研究有关东亚和东南亚即中国和亚洲地区的出版物、地图、手稿、画、器具等。

汉堡亚洲协会:成立于1946年。主要任务:促进对亚洲各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经常举办有关亚洲经济的讲座和讨论会。

亚非会议基金会:该基金会是由前联邦德国财政部长于1964年创立的。它的宗旨是:促进对亚非国家尤其是中国、印度、日本的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的研究。基金会提供研究基金和奖学金,并且对欧洲和国外的大学专业人员和研究人员就亚非地区和全球化问题进行培训。亚非会议基金会与德国的35所大学和研究人员协会以及12所国外大学都有协议。

莱比锡大学亚非欧亚研究所:成立于1990年。它的前身是创建于1852年的东方研究所。该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收集有关东方文学、语言、历史、哲学、宗教和民俗等的图书、杂志和手稿,研究和出版有关的专著和论文。该研究所拥有一支由中国汉学家任理事的致力于中国研究的专家队伍。

海德堡大学印度学系:海德堡大学由13世纪至18世纪一直统治德国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出资创办。海德堡的亚洲学研究始于1882年。1949年正式建立印度学系。海德堡印度学系的科学研究重点既侧重于古典文献学又侧重于现代社会。它尤其重视对于当代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它既是德国最大的南亚专业中心,又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研究中心。

再来说说现在的中德关系:

中德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896年德国汉学家福兰克对河南登封的少林寺进行了一次非常好的探险旅行。在回国途中,福兰克受到驻土耳其的清政府公使李西亚画的接待。同年,福兰克在柏林皇家博物馆东方部工作。1899年夏,德国地质学家赫茨伯格在拉萨进行了近9个月的考察。1899年11月26日~1900年3月19日,德国的远东博物馆在慕尼黑展览了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木版年画。

中德建交以来,两国文化部门在以下方面做了很多事情:(1)文化、科技、教育方面的代表团团互访。(2)互办艺术展览。1954年10月,中国毛泽东著作翻译出版委员会举办“毛泽东著作在德国展览”。1957年11月,德国大众图书公司中国艺术展览在上海举办。(3)电影放映。1950年10月24日,上海新华艺专在柏林放映中国影片《武松血溅鸳鸯楼》。1959年10月到1960年4月,柏林电影画廊连续8周展映中国故事片《方珍珠》。(4)音乐和舞蹈的交换演出。1958年~1962年,由德国青年演艺家表演的《中原起义》等中国歌舞剧在柏林、吕贝克和不来梅演出。1964年11月7日,德国达豪市在一座中世纪城堡里为中国河北杂技团举办了一场演舞会。1968年10月21日,两国流行音乐团体在上海合作了一场音乐会。1975年4月23日,德国“旅行者”乐队在北京演出了古典和现代音乐。(5)书籍的翻译和出版。1953年,德国E肯普菲尔出版社出版夏衍的《包身工》。1963年,德国爱思河东德出版社出版了杨朔的散文集《蓬莱栈》。1965年,“施密特—贝纳斯”出版社出版了巴金《家》的德译本。1977年12月,德国梅甘美尔出版社引进了120部中国影片。(6)中国和德国的艺术家在北京联合举办艺术展,在青岛举行纪念德国艺术歌曲家瓦尔特的大型音乐会。1964年9月15日~10月31日,澳大利亚、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苏联等国在莫斯科举办纪念托尔斯泰雕塑展。在此期间,莫斯科举办了一系列托尔斯泰作品朗读会。同年,俄罗斯出版社出版了托尔斯泰的书信集。(7)体育的联合比赛。1954年,两国足球队在柏林和鲁尔区的埃尔沃尔多夫进行了6场友谊赛。1955年,联邦德国乒乓球队访华。1969年,中德排球友好比赛在柏林举行。

1973年12月3日,中国第一艘远洋货轮“东风”号在联邦德国吉马布尔港举行揭幕仪式。1982年5月26日,中国北京—联邦德国汉堡直达航空专线开通。2009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中国汽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