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全世界排名能代表什么?
前不久世界著名大学排名榜公布,中国高校表现欠佳,除北大清华进入前20外,其余无一高校踏入前50,反观亚洲日本有8所进榜,其中7所挤进前50,韩国也有5所前50,台湾地区有3所。这样看来,中国高校和世界名校还有很大距离,中国急需培育更多世界级高等人才。
其实看看我们身边的大学,不难发觉国内众多大学有很多存在的问题,不少大学生在学校整天浪费时间,最后既学不到专业素养,也缺乏良好的道德素养。当然,这里面有社会原因,也有教育制度本身的问题。当今中国大学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有效引导学生的方法和举措。大学是一个青年人的大熔炉,大学教育应该是启发式的,重在引导,最后学生的能力如何要看其在大学阶段如何经营、怎么度过。在国外大学,无论是本科或者研究生,在课堂外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评价占很大分量。
世界著名教育学者 Paul N.H.Ander 教授曾说过“Universitys are not here to teach you things -but to teach you how to learn.”(大学不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而是一个学习怎么学习知识的地方)。这就是国外很多优秀大学的理念,学生进入大学意味着开始另一段人生的旅途---自由探索、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实践。老师在教学上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引导、点拨,课堂上提问、参与度、互动等都是考核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但是很遗憾国内大部分大学依然采用传统死板的填鸭式教学,教授课堂上宣读理论,学生只需记笔记,最后考试硬背教师;实践、科研在学生期间少之又少。中国大学教育体制和国外的很多根本不一样,国外大学生有很多机会参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跨国学术交流等,这一切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反观国内大多数大学,学生很多时间都是用来自欺欺人,最后考试靠猜,毕业论文弄假冒,上课、作业胡乱填,最后毕业时仓促应战临时抱佛脚。
大学教育除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让一个高中生快速转变角色成为社会中人,为今后步入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所以社会实践、社会活动、跨国学术交流都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大学需要的不是攀比排名,而是需要转变教育体制,以学生为本,强调个人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只有这种教育模式,才能培育出世界一流大学生,未来中国才有世界性的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