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能报香港的大学吗?
2017年,教育部宣布修订内地与中国香港、澳门有关高校招生办法; 2018年起,在部分省份启动试点; 到2019年,所有省份都开始进行中国香港高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 但由于名额极少,内地的同学想要申请香港的大学难度非常之大。 首先从申请条件上来说就难倒了许多人。
以港大的硕士为例,基本的要求是获得学士以上学位,GPA达到3.5+(4.0满分制),雅思总分达到6.5-7分,有G类成绩的同学也会被录取。还需要提供两封推荐信,个人的简历和个人陈述。
这些条件看上去好像不难达到,但是实际上能够全方位满足这些条件的申请者少之又少,因此就会有很多同学被筛掉。 除了硬性条件外,软性背景的加分也是至关重要。会有许多同学在申请时因为软性背景优秀而被额外关注到。
那对于内地学生来说,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升我们的软性背景呢? 第一就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做实习; 第二是通过交换生项目或者其他方式来增加自己的国际体验; 第三就是通过参营来提升个人科研能力以及论文发表情况等等。
当然,大家还可以选择参加各种社团组织、各类竞赛、公益活动等提高自己软性背景的含金量。 总之,同学们要想提高自己的录取率就要尽可能丰富自己的履历,让申请材料更加充实完美。
而大家在准备申请材料的过程也恰恰是梳理自己人生经历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大家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还可以为今后的生涯规划打下良好基础。
港校的与众不同,在高等教育体制上就可以找到根由,它是英国式的教育制度。大学学科、专业设置及教学管理皆是英国模式,学生毕业后颁发的文凭全球通用。
2005年起,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方案已确定。具体到各个学校,它们的考试和录取安排时间各有不同,在内地的招生计划数也不同。比如港大在内地计划招收300人,港科大计划招收140人,考生可以有几所学校的选择。
想报考香港高校且高考成绩理想的学生,须参加其单独举办的笔试和面试。香港高校自主招生,独立进行测评,不参与内地统一划线,安排的考试时间多在7月初至中旬进行。
学生如果最终被港校录取,可以放弃内地高校的就读机会,也可以不放弃内地高校,同时拥有两地学校的就读资格,然后在规定期限内决定就读意愿。
港校一般在7月底给学生发录取通知书,有此计划的同学们在确定报读港校时,需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学生入学报到后,此款冲抵学费。
香港的大学教育,虽然仍是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但同内地的“严进宽出”恰恰相反,它的特点在于“宽进严出”。为了保证教育质量,香港的大学一般都会按照2比1~3比1的比例对学生进行筛选,也就是说,有三到五成的学生不能最终拿到毕业证书。对于即将踏入象牙塔的学生来说,应当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应对港校严谨的管理风格。
就读于港校的学生,需要支付较高的读书费用,一般读普通学位,一年所需费用在6万~10万元人民币,而一些港校的优势专业,例如医科,一年需要15万元人民币。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会的黄凯莉同学介绍,学校会提供助学金和奖学金,并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学生每学期申请助学金,最多可以获得4万港币的免息贷款,贫困学生可以申请全免学费和住宿费,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奖学金。
香港大学是“亚洲的剑桥”,这句话形象地道出香港的大学教育体系,其实它与国内大学有很大不同,如果想在香港读大学,须对此提前做好功课。
香港现有10所大学,分为3类,除7所公立高校外,还有两所私立的公开大学和东华学院。在这里,公立大学普遍采取学分制和导师制,与内地严格的年级制和专业制相比,具有更多的弹性。学生进校时不分系科,入科学士班,第一学年除通识课程外,学生可选修该科学士学位的任何基础科目,第二学年可在导师帮助下确定专业,正式成为某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