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证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解释一下护照和签证的关系,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护照是公民旅行通过各国国际口岸的一种通行证明。所谓“护照”一词在英文中是passeport,原意为“通行证”或“护照证”。 在国际上各个国家都把自己的通行证称为护照,但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通行证并不叫做护照,只有中国、日本等国家才把通行证叫做护照(日本人的护照叫パスポート)。
因为中国的护照在国际上非常出名——全世界最好用的护照之一。所以其他国家的民众往往误认为所有的国家都把他们的通行证叫做护照,或者以为所有国家的通行证都是一本像中国这样的硬皮本子做的证件,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 目前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旅行证件被称为身份证(Identity Document/Certificate/Card)而不是护照,这些证件大多是软皮封面的卡片状证件(除印度外大多数地区的旅客入境卡也是软皮的),其中一些甚至没有护照照片。当然它们一样可以用于出入境和国际间旅行。
那么究竟哪些地区使用的是护照,而哪些地区使用的是身份证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护照的起源以及护照制度的形成过程才能了解清楚。 一战之后,欧洲国家在巴黎和会上签订条约,承认了奥匈帝国解体后形成的奥地利与匈牙利两个独立国家。与此同时,协约国还强迫战败国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内部的邦国主权独立。这个结果令当时已经统一40年的普鲁士人非常震惊,他们无法相信自己的祖国会如此轻易的分崩离析。
于是1920年8月1日,当时的德意志帝国政府以全国名义宣布解散,同时普鲁士王国也宣告成立。新成立的王国很快成为魏玛共和国的核心,并由此产生了统一的民族意识。为了重新凝聚国民精神,普鲁士王国决定用一套新的身份识别制度来取代原来混乱的邦级登记制度。1925年初,这套新制度正式出台并开始实施;次年,整个德国开始使用这套新制度下的统一身份证件。由于这套证件是由柏林的警察总监负责设计的,其封面设计模仿自法国的身份证,而且又由统一的中央政权签发,因此它被历史学家们称作德国的“护照”时代[3]。此后除了西占区1946-1957年间使用的通用护照之外,这套制度被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护照体系。
二战以后,随着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和苏联影响力的逐渐减弱,护照制度开始成为全球性的制度。今天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在使用护照制,而发展中国家大多也在推行这一制度。
再解释第二问题:什么是申根签证?
根据1985年签定的关于建立申根区域公约,成员国同意取消相互之间的边境检查,持有任一缔约国的护照或签证,可享有在任何成员国内自由流动并可居留最多三个月的权利。申根协定于1995年开始实行,共有24个国家加入了这项协定; 到2006年底,申根区的总人口已达3.8亿,约占全球人口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