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一般不直接向内地生招生,都是提前给一些学校推荐名额(每个学校推荐几个),然后这些学校组织考试,选拔学生,当然这个名额数量远小于正常录取人数。 像我们这一届(2015年考)深圳北大附中和深圳中学各有两个;广州有华附、执信和广联达各一个,其余各市学校每个市差不多只有一个。

港校一般不直接向内地生招生,都是提前给一些学校推荐名额(每个学校推荐几个),然后这些学校组织考试,选拔学生,当然这个名额数量远小于正常录取人数。 像我们这一届(2015年考)深圳北大附中和深圳中学各有两个;广州有华附、执信和广联达各一个,其余各市学校每个市差不多只有一个。
1. 除了清华北大,亚洲地区(除日本)留学费用最便宜的学校都在香港。 香港大学本科录取要求很高,大陆高考成绩排在前面的几万名才有希望被录取,用内地高考成绩申请香港大学的金融、经济等热门商科专业,基本只要清北的分数。而且像港大、中大这些学校,是倾向于优先录取研究生的,本科直接录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从环境上来说 香港的校园,除了一些私立学校外,公共福利机构办的公立学校都是十分漂亮的。而且因为地少人多,所以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拥有独立的书桌和抽屉(虽然这个在内地也是基本标配啦),并且很多学校都设有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室,还有为学生提供午休的地方等。
本人英国硕士,香港博士 先放结果 再说经历 给题主一个参考 背景 本科国内非985/211 专业电气 均分80+ 硕申港大/港科 雅思7.0(6.0) GPA 3.4+ 硕申英二(布里斯托) 雅思7.5(7.0)GPA 3.6 再放经历 两
香港身份证有四种类型,分别对应四类人群 ①.香港永久居民身份(PR):需要在香港出生或者在香港居留满7年并有资格申请成为香港永久居民 ②.香港居民身份证(ID):一般称为香港“绿卡”,是香港移民中最低阶的公民身份; ③.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以下简称“回乡证”):
先摆结果,我拿了港中文和港城市大学的offer. 背景,台本,大一结束去香港理工大学念书一年(交换). 大一结束后,申请了香港的大学。理工大是保底,因为申请时已经在大陆上了半年多学进了专业,而且成绩还算不错。理大的offer很快,但是也是我最不想去的学校,因此没去。随后申请港中文,港城市大学。
港真,香港的宿舍比内地大学好很多了。 一般来讲有单人间(有厕所)、双人间(有厕所)和四人间(无厕所)三种。 当然,也有少部分的六人间或者八人间,这种一般都是给研究生或者助教等留的(因为助教的工资相对低所以学校一般会把这个留给助教住)。
法律硕士(LLM)是英国、香港等大部分英语授课国家对海外学生的统一称谓,而法律博士(JD)则是美国法学院给海外学生颁发的学位名称。通常所说的“读法学”一般是指读 LL.M. 。
1.学费 来港读本科,你首先关心的肯定不是香港的高校水平如何,而是学费贵不贵。由于是外国人,比本国学生交的学费会高一些(即使你是以华侨身份申请进来的),一般要高出50%左右,不过比起欧美国家还是便宜很多的了!
作为在港留学5年,目前在港工作1.5年的我来说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必须承认,香港的教育制度是借鉴的英联邦教育体制。但是,仅仅说“借鉴”或者“体制相似”都未免太笼统和简单。事实上,由于历史原因,现在香港的中小学教育(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育)与英国本土的教学模式已经十分不同了。 拿高考举例。
香港读研,分为港校硕士和内地研究生两种方式 1. 港校硕士 (1)授课型硕士(1年制) 授课型硕士专业通常有如下设置:必修、选修,个别学校还会有研究式硕士。其中选修课程可根据学生意愿自由选择,而必修课程由所在学系安排。
申请费用其实真的不贵。 贵的是中介费,而且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有一部分同学找留学机构做申请,也是花了一笔钱。 如果同学们自己申请的话,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学历证明(毕业证+学位证+成绩单)、身份证、护照、户口本、港澳通行证、各种获奖证书、语言成绩、实习或工作经历证明、以及高质量的推荐信等。
港大是可以用加权平均成绩申请的,但只有部分专业接受用GPA申请。 港大的大部分专业都会要求申请者的GPA达到80分以上(换算成百分制大概是85+);而少部分专业(大概十来个吧,不保证全部)允许申请者以60-70分的GPA申请,这些课程大多属于“有名额限制的多元卓越入学计划”。
来港易(免隔离)开放首日,我拿到了香港入境许可! 9月14日拿到offer,27号入职,中间相隔一个月。整个过程非常简单快速。我是计算机专业,硕士海外QS前一百名,国内中流985本。因为海外的疫情一直反复,所以考虑过来香港读书。期间也申请了欧洲一些学校,但都被拒绝了。最终选择来香港。
港真,以本科生的角度来看,我校真的不算好找男朋友的(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首先港大的本科学生主体来自于内地,而据我所知很多从内地高中升上来的同学是不会有想要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的想法的(不是绝对啦,但是比例真的很高!!
我是19届的,当时港大没有分提前批,只分了一个“申请批次”,分为春、夏、秋招生,每个批次分几次申请时间,具体多少没注意。
“大学”是指什么?香港有四所大学,分别是港大、中大、科大和城大。 港三所位于香港岛,城大位于九龙,所以从地域上看,可以分成“港岛三校”与“九龙一校”。 港岛三校的校训都是文韬武略,以文科见长;城大则是重理工。因此学术风气上,也可以说各有所长。
2019年,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在内地高考招生计划都是300人(其中清华医学院2019年在浙江仅招4人),两校的录取分数线都很高——清华录取排位是1.8万/6千名左右,港大录取排位是5.9千/1.7万,也就是说考上清华的概率大约相当于考进前十名校中排名第六或第七的水平、
港大出来的人才,当然比不了清北,但是要比华东五校还是要好一些,至少从平均水平上看是这样的。 比如我们系在港大的同学里,获得大奖的就有好几个,其中有两个是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的大奖(MCM/ICM),这两个都是数学领域的顶级赛事了,获奖的学生可以说在数学上已经是全球顶尖了。
当然认可了,不然为什么那么多香港硕士博士? 至于认可到什么程度,那要看你从什么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了——对于绝大多数内地同学来说,承认肯定是不承认的,毕竟在内地能上985/211的学生毕竟是少数,